八秩丹青绘峥嵘,青春足迹续烽火——设计学院开展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教育研学实践
2025年夏,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一厚重历史节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精心组织师生开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项实践。活动以艺术创作铭刻壮烈史诗,以实地踏访触摸民族记忆,在丹青与足迹的交织中将抗战精神化为激励青年奋勇前行的澎湃力量。
为让烽火岁月在新时代画卷中重新闪耀,设计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联合全院师生进行主题宣传活动,由谢逢春教授牵头,指导“薪火艺旅团”策划创作了大型主题长卷《分赃岭之战》。画作筹备之初,师生们便一头扎进浩瀚的史料库与影像档案中,从平型关大捷的雷霆万钧到百团大战的烽火连天,无数英雄故事在翻阅中逐渐清晰,震撼心灵。最终在浩瀚的史料记载中,零星的找到了有关十堰地区唯一一次与日军正面交锋的战场——分赃岭之战,这个藏在大山深处早已被人们忘却的历史。

图一 画作手稿草图
创作过程本身即是一堂深刻的历史课。从核心场景的历史描摹展现,到周围山川的自然地质风貌,再到人物服化道的精心设计,我们潜心钻研史实细节,严谨推敲每一次落笔。大家围坐在4米长的画卷前,一笔一划勾勒着山河的破碎、战壕的烽烟、负伤的士兵……每一处线条都饱含对先辈的追思。一位参与绘制的学生动情地说:“当笔下的硝烟弥漫开来,颜料浸透画布,我仿佛听见了八十年前的呐喊就在耳畔震响——那不屈的回声穿透时光,清晰得令人屏息。”

图二 起稿绘制雏形
纸上铭记之外,师生们更渴望用脚步丈量历史的温度。实践团队奔赴这片深烙抗战印记的热土,在抗日烽火曾激烈燃烧的土地上追寻英雄足迹。张湾区档案馆内,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庞透过泛黄照片凝视着今日青年,讲解员深情讲述,声音微颤:“80年前,就是这些孩子……用青春换取了我们美好的今天。”队员们久久驻足,用指尖轻轻擦拭照片,仿佛试图传递一份迟来的温热抚慰。

图三 老师及团队成员参观十堰市档案馆
当凝聚集体心血的《分赃岭之战》在校园庄严展开,当十堰大地的烽火故事通过影像与讲述传遍课堂,抗战精神已不再是书页间横排有序的黑体字,而是化为鲜活的灵魂烙印。我们以丹青重绘烽火,让英雄的面容在墨色中永生;以青春脚步丈量河山,让热土承载的牺牲与坚韧触手可及。

图四 开学典礼上画作展示
八秩时光飞逝,抗战精神却如不灭火炬。此次实践,是历史的深情回眸,更是新征程的豪迈誓师。画卷终有尽处,足迹终会延伸向更远的前方。我们将带着这份从历史深处汲取的磅礴伟力,以青春之名肩负使命,在复兴路上续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以今日之奋斗,告慰不朽的英魂。作者:高李祯琦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