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学院学子柳州行:红色基因与工业精神在青春实践中交相辉映
7月10日至16日,南宁学院“不孤”薪火相传实践团奔赴广西柳州,开展为期七天的“烽火守魂,匠心筑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寻工业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对话抗战老兵、调研现代产业,学子们在红色文化与工业文明的交融中汲取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追寻红色记忆,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首站走进桂南会战检讨会旧址陈列馆,在队长邹胜勇的讲解中,重温1940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展馆内泛黄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国家危难之际的牺牲与奋斗精神。
在庄严肃穆的柳州烈士陵园,队员们俯身擦拭革命烈士墓碑,当发现一位年仅17岁的烈士生平碑文时,无不为之动容。退役复学队员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陵园内回荡,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实践团还先后走访联华印刷厂旧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及军事博物馆,通过实地探访、史料学习等方式,深度挖掘红色历史印记。在鹿寨县,83岁退役军人蓝春华、烈士家属欧阳杨碧女等人的动情讲述,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与传承的责任。
感悟工业文明,传承匠心精神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实践团梳理了柳州工业百年发展脉络,从民国工业萌芽到“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跨越,感受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主动为前来学习的小学生讲解工业展品背后的故事,实现了红色文化与工业精神的代际传承。
实践团还走进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地方法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与党建品牌建设;探访螺霸王文化产业园,通过全景透明生产线,直观见证螺蛳粉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感悟小螺蛳粉背后的大底蕴。
对话历史亲历者,汲取奋进力量
7月12日清晨,实践团与坚持升旗27年、第9000余次个人升旗的梁乐老兵共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梁老热情邀请队员们到家中,讲述抗战峥嵘岁月故事。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队员们直观地看到了“爱国”与“责任”的具象化表达。
实践团还与柳州校友分会举行交流座谈会,柳州华柳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景茂、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东等校友前辈的殷切寄语,为在校学子搭建了与社会接轨的交流平台。
践行青春使命,赋能时代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中,南院学子既以青年视角活化历史叙事,让抗战记忆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情感纽带;又通过实地调研,感受红色基因与工业文明的深度融合。当青年学生用指尖触碰墓碑刻痕、用目光丈量纪念碑高度时,他们不仅在完成历史认知,更在构建社会精神传承的闭环。
正如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中所言:“我们将把爱国情怀转化为专业学习动力,让革命先辈的理想追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获得延续与升华。”这场融合红色记忆与工业发展的实践调研,不仅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更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为民族复兴注入“知史奋进”的青春动能。
追寻红色记忆,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首站走进桂南会战检讨会旧址陈列馆,在队长邹胜勇的讲解中,重温1940年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展馆内泛黄的文献资料和历史影像,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国家危难之际的牺牲与奋斗精神。
在庄严肃穆的柳州烈士陵园,队员们俯身擦拭革命烈士墓碑,当发现一位年仅17岁的烈士生平碑文时,无不为之动容。退役复学队员带领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陵园内回荡,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实践团还先后走访联华印刷厂旧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及军事博物馆,通过实地探访、史料学习等方式,深度挖掘红色历史印记。在鹿寨县,83岁退役军人蓝春华、烈士家属欧阳杨碧女等人的动情讲述,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与传承的责任。
感悟工业文明,传承匠心精神
在柳州工业博物馆,实践团梳理了柳州工业百年发展脉络,从民国工业萌芽到“柳州制造”向“柳州创造”的跨越,感受其中蕴含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主动为前来学习的小学生讲解工业展品背后的故事,实现了红色文化与工业精神的代际传承。
实践团还走进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地方法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定位与党建品牌建设;探访螺霸王文化产业园,通过全景透明生产线,直观见证螺蛳粉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标准化生产,感悟小螺蛳粉背后的大底蕴。
对话历史亲历者,汲取奋进力量
7月12日清晨,实践团与坚持升旗27年、第9000余次个人升旗的梁乐老兵共同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梁老热情邀请队员们到家中,讲述抗战峥嵘岁月故事。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中,队员们直观地看到了“爱国”与“责任”的具象化表达。
实践团还与柳州校友分会举行交流座谈会,柳州华柳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景茂、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张卫东等校友前辈的殷切寄语,为在校学子搭建了与社会接轨的交流平台。
践行青春使命,赋能时代发展
此次实践活动中,南院学子既以青年视角活化历史叙事,让抗战记忆成为凝聚社会共识的情感纽带;又通过实地调研,感受红色基因与工业文明的深度融合。当青年学生用指尖触碰墓碑刻痕、用目光丈量纪念碑高度时,他们不仅在完成历史认知,更在构建社会精神传承的闭环。
正如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中所言:“我们将把爱国情怀转化为专业学习动力,让革命先辈的理想追求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获得延续与升华。”这场融合红色记忆与工业发展的实践调研,不仅拓宽了视野,深化了对国情社情的认知,更筑牢了理想信念之基,为民族复兴注入“知史奋进”的青春动能。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