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青春活力进社区,爱心早餐暖人心
8月2日上午,志愿者杨溯随社区医生走进83岁的李珍家时,发现老人厨房的盐罐未加盖,便帮其换成带刻度的小盐勺并示范使用。
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团队听从社区服务安排,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爱心早餐,并为独居老人送去暖心的早餐。8月3日清晨9时,实践团志愿者已抵达社区食堂,与工作人员协同分装刚出炉的包子和馒头。考虑到社区独居老人肠胃功能特点,此次准备的餐点均选用易于消化的品类:包子有松软的豆沙馅与鲜香的青菜馅,馒头则为蓬松的白面馒头,且全程保持温热状态。
10时整,志愿者们分组行动,手提装有包子和馒头的保温袋开展入户走访,并与江苏电视台的记者一同来到78岁老人李芳家中。据老人描述,自己的子女都在国外,平时和老伴一起生活。在老人与江苏电视台记者的交谈中,志愿者得知老人的老伴腿脚不便,日常生活多有不便。正因如此,老人对社区爱心早餐的关怀格外感动,并表示愿意尽己所能,支持社区工作,回馈这份温暖。“送的是早餐,暖的是人心。”一名队员说,当指尖触碰到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仿佛触碰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心灵。
在送早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都亲切地问候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关心其家人的近况,陪老人们闲话家常。在这次的爱心早餐过程中,每一份早餐都承载着对老人的深切关爱,也让志愿者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老人们的生活近况。
8月4日活动总结会上,志愿者王璐瑶分享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自找苦吃”这句话的真切体会。4天里,团队成员平均每天步行2万步,共接触社区人员70余人,整理资料到深夜是常态。
实践团还与文澜社区计划每月开展“助老服务日”,把文澜社区作为实践基地,持续深化“专业服务+基层治理”的育人模式,以实践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要求。
通过此次调研,“青春智囊团·社区微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数字技术应用、健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需求。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文澜社区的合作,以每月“助老服务日”为载体,常态化开展科技助老、健康关怀等服务;通过定期回访与动态数据监测,构建“需求收集—方案制定—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问题应对”向“精准预判”转变,助力打造更具温度与活力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杨溯
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团队听从社区服务安排,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爱心早餐,并为独居老人送去暖心的早餐。8月3日清晨9时,实践团志愿者已抵达社区食堂,与工作人员协同分装刚出炉的包子和馒头。考虑到社区独居老人肠胃功能特点,此次准备的餐点均选用易于消化的品类:包子有松软的豆沙馅与鲜香的青菜馅,馒头则为蓬松的白面馒头,且全程保持温热状态。
10时整,志愿者们分组行动,手提装有包子和馒头的保温袋开展入户走访,并与江苏电视台的记者一同来到78岁老人李芳家中。据老人描述,自己的子女都在国外,平时和老伴一起生活。在老人与江苏电视台记者的交谈中,志愿者得知老人的老伴腿脚不便,日常生活多有不便。正因如此,老人对社区爱心早餐的关怀格外感动,并表示愿意尽己所能,支持社区工作,回馈这份温暖。“送的是早餐,暖的是人心。”一名队员说,当指尖触碰到热气腾腾的爱心早餐,仿佛触碰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心灵。
在送早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都亲切地问候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关心其家人的近况,陪老人们闲话家常。在这次的爱心早餐过程中,每一份早餐都承载着对老人的深切关爱,也让志愿者们更直观地了解到老人们的生活近况。
8月4日活动总结会上,志愿者王璐瑶分享了对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自找苦吃”这句话的真切体会。4天里,团队成员平均每天步行2万步,共接触社区人员70余人,整理资料到深夜是常态。
实践团还与文澜社区计划每月开展“助老服务日”,把文澜社区作为实践基地,持续深化“专业服务+基层治理”的育人模式,以实践回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要求。
通过此次调研,“青春智囊团·社区微服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了社区老年群体在生活照料、数字技术应用、健康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需求。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与文澜社区的合作,以每月“助老服务日”为载体,常态化开展科技助老、健康关怀等服务;通过定期回访与动态数据监测,构建“需求收集—方案制定—效果评估”的全链条服务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问题应对”向“精准预判”转变,助力打造更具温度与活力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作者:杨溯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