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河海百十载·少年治水梦——一场穿越时空的水利精神对话》

          《河海百十载·少年治水梦——一场穿越时空的水利精神对话》
      当110年的河海故事遇上少年的好奇目光,一场关于水与精神的对话便有了起点。为让青少年走近水利文化、触摸河海精神,近日,一场以“河海百十校庆微宣讲+水利实践+创意工坊”为一体的活动温情启幕——从动画里的校史年轮,到拼图中的大坝轮廓,再到画纸上的少年畅想,每一个环节都在悄悄搭建起“治水精神”与新一代的连接。

(一)河海百十校庆微宣讲——“一条河的大学故事
       以“时间轴+故事化”形式,为青少年生动讲述河海大学110年的发展历程。用卡通动画短片展示学校从1915年建校至今的关键节点,重点突出“治水救国”(建校初期投身民族水利事业)、“治水报国”(新中国成立后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治水强国”(新时代在智慧水利、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突破)三大阶段的精神内核。邀请河海大学水利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场分享,结合自身求学经历讲述“治水强国”的时代意义,穿插“河海人坚守水利一线、攻克技术难题”的故事,体现河海精神与新时代青年担当的共通性。
       期间设置“河海小问答”互动环节(如“河海大学参与建设的最大水利工程是什么?”“河海的校徽里藏着哪两种水元素?”),答对的青少年可获得“河海水利小卫士”贴纸。
(二)水利设施创意实践——拼出我的治水梦
       水利拼图挑战赛:准备3-4套不同主题的水利设施拼图,包括“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古代都江堰”等,组织青少年分组合作完成拼图。大学生志愿者在旁讲解拼图对应的水利设施功能、建设意义,帮助青少年理解水利工程与生活的联系。
      小型简易净水器制作设计:提供简易材料(塑料瓶、净水器耗材等),在制作“小型净水器模型”的过程中,青少年需要结合长江保护知识,思考如何利用塑料瓶、净水器耗材等简易材料模拟净水过程。这会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长江水质面临的挑战,明白污水净化的原理和难度,从而从内心树立起保护长江水资源的意识。
(三)河海精神创意工坊——画说我的理解与向往
       开展“河海精神传承”创作活动,提供绘画工具(画纸、彩笔等),鼓励青少年分组完成两项创作:
为每位小朋友发放一张“河海精神接力卡”(卡片左侧印校徽与“治水报国”字样,右侧留空白绘画区),引导他们用彩笔描绘对“河海精神”的理解或自己对河海大学110周年的祝福。邀请3-5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画作并简单说明,大学生志愿者为每幅作品贴上“精神传承小勋章”。最后全体参与者手持接力卡合影,齐喊“河海百十,薪火相传;治水强国,我们接力”,强化活动记忆点。
       
      活动落幕时,孩子们手中的“水利小卫士”贴纸、拼好的都江堰拼图、画着“蓝色梦想”的接力卡,成了最生动的纪念品。110年的河海精神,从来不是泛黄的史料,而是在“听故事、动手做、用心画”里,被少年们重新解读、悄悄接力的力量。当他们带着对水的敬畏与向往离开,或许某天,这些关于“治水”的种子,会在更辽阔的天地里生长。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