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溯名思源”校史实践研学团:跨域解码校史基因
河海大学“溯名思源”校史实践研学团:跨域解码校史基因
值河海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为深度挖掘校史底蕴、传承水利精神,“溯名思源”赴南京与上海校史实践研学团于7月25日至7月30日,创新实践路径,以线上筹备为起点,开启跨域校史探索之旅。团队先通过线上分工、宣讲凝聚合力,后奔赴上海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西康路校史馆开展实践,在实地走访中追溯校史脉络,践行水利初心。实践筹备阶段,研学团构建“云端协同生态”。借助线上会议,成员围绕“校史解码与水利精神传承”完成精细分工。同时,团队积极开展线上宣讲,以“河海校史中的治水印记”为主题,串联学校“知行合一”理念与水利工程实践的发展脉络,邀请新水之子共同探索校史奥秘,增强河海人自信。
正式开启实践后,首站西康路校史馆成为“校史基因解码”现场。泛黄治水手稿、先辈手绘河道勘测图,与现代水利GIS系统数据跨时空对话,成员梳理学科档案时,提炼出“理论创新驱动实践突破,实践反馈反哺理论迭代”互构逻辑,让校史学习从“史料浏览”升维为“方法论萃取”。最后,队员奔赴上海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在河海校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志带领下,成员拆解泵闸运维体系,液压系统算法、智能监控平台逻辑,让“理论公式”变“工程语言” 。参与设备巡检时,发现“螺丝紧固力矩标准”背后流体力学原理,认知“知行合一”实践颗粒度,锚定现代水利实践坐标。
从线上协同筹备,到西康路校史馆、上海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的跨域探源,“溯名思源”研学团以校史为脉络,将“知行合一”校训转化为可触摸、可传承的实践范式。河海青年以“校史传承者”“实践践行者”“价值传播者”身份,解码校史基因、筑牢水利担当,为书写新时代“知行合一”水利答卷注入青春动能,让百年校史精神在实践沃土持续生长。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