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于行”实践团:以青春之力绘就乡村振兴画卷
2025年7月9日至15日,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向党于心,实践于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深入万州、开州两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入选团队,实践团以“赓续红色血脉八十载,金融赋能乡村振兴路”为主题,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在服务群众中回望历史,用青春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担当。
金融服务进社区,推普惠民暖人心
实践团首站走进万州区大塘边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讲座在这里展开。志愿者们以“张大爷遭遇保健品诈骗”等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切入点,用方言混搭普通话的幽默方式,拆解老年人防诈骗“避坑指南”,详解家庭理财“钱袋子”规划技巧,现场互动提问此起彼伏。 推普活动中,成员们编排了方言版《普通话趣谈》小品,通过“椒盐普通话”与标准发音的对比,让居民在笑声中理解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在社区养老院,志愿者们一边帮老人擦拭窗台、整理衣物,一边教唱红色歌曲,92岁的周婆婆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来了,屋里头比过年还热闹!” 抵达开州区白云村后,实践团与村“两委”召开座谈会,针对村民提出的“网贷陷阱”“农产品销路记账”等问题,现场制作《农村金融风险手册》。结合村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成员们在村小开设“普通话+防溺水”课堂,用“拼音接龙”游戏教发音,以情景模拟讲解落水自救方法,200余名村民和学生参与其中。
红色足迹忆初心,精神传承励担当
从万州区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前的深深鞠躬,到“九五”惨案纪念馆内的静默沉思,实践团成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悟初心。在刻有3000余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前,成员们齐声诵读《青春宣言》,誓言“以专业所长续写英雄故事”。
三峡移民博物馆里,一张泛黄的《移民搬迁协议书》吸引了众人目光。“当年80万三峡移民主动让出家园,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带队老师结合展品讲述的移民故事,让在场学生红了眼眶。在开州区刘伯承同志故居,成员们通过“沉浸式情景剧”还原了少年刘伯承“断指明志”的场景,深刻体会“军神”的家国情怀。
走访91岁抗美援朝老兵李爷爷时,老人颤抖着展示珍藏的军功章,讲述“在战壕里用草药为战友止血”的经历。“爷爷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要用奋斗去守护。”实践团成员将老兵故事整理成《红色记忆手册》,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宣讲5场,覆盖群众500余人。
非遗文化润心灵,调研实践助振兴
“马步要稳,狮头转动要随鼓点走!”在“瑞兽金狮”非遗传习所,传承人手把手教成员们舞狮技法。从最初的步伐错乱到配合默契,队员们在反复练习中领悟到“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团队真谛。实践团还协助传承人拍摄《金狮少年》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文化,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
开州故城调研中,成员们发挥会计专业优势,为12家商户建立“成本-收益”分析台账,提出“文旅商品组合定价”“淡旺季库存管理”等建议。在故城广场开展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游客提出的“红色故事讲解不够生动”“方言导览听不懂”等问题,实践团形成《红色文旅传播优化方案》,获当地文旅部门采纳。
一周的实践里,实践团累计开展金融服务6场、红色宣讲5次、非遗推广3项,形成调研报告2份。成员们表示,此次实践让大家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像算账一样精准,像推普一样用心,像传承红色基因一样坚定。”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金融服务进社区,推普惠民暖人心
实践团首站走进万州区大塘边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金融知识讲座在这里展开。志愿者们以“张大爷遭遇保健品诈骗”等贴近生活的案例为切入点,用方言混搭普通话的幽默方式,拆解老年人防诈骗“避坑指南”,详解家庭理财“钱袋子”规划技巧,现场互动提问此起彼伏。 推普活动中,成员们编排了方言版《普通话趣谈》小品,通过“椒盐普通话”与标准发音的对比,让居民在笑声中理解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在社区养老院,志愿者们一边帮老人擦拭窗台、整理衣物,一边教唱红色歌曲,92岁的周婆婆拉着队员的手说:“你们来了,屋里头比过年还热闹!” 抵达开州区白云村后,实践团与村“两委”召开座谈会,针对村民提出的“网贷陷阱”“农产品销路记账”等问题,现场制作《农村金融风险手册》。结合村里留守儿童较多的情况,成员们在村小开设“普通话+防溺水”课堂,用“拼音接龙”游戏教发音,以情景模拟讲解落水自救方法,200余名村民和学生参与其中。
红色足迹忆初心,精神传承励担当
从万州区西山公园库里申科烈士墓前的深深鞠躬,到“九五”惨案纪念馆内的静默沉思,实践团成员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悟初心。在刻有3000余名烈士姓名的纪念碑前,成员们齐声诵读《青春宣言》,誓言“以专业所长续写英雄故事”。
三峡移民博物馆里,一张泛黄的《移民搬迁协议书》吸引了众人目光。“当年80万三峡移民主动让出家园,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一辈子学习。”带队老师结合展品讲述的移民故事,让在场学生红了眼眶。在开州区刘伯承同志故居,成员们通过“沉浸式情景剧”还原了少年刘伯承“断指明志”的场景,深刻体会“军神”的家国情怀。
走访91岁抗美援朝老兵李爷爷时,老人颤抖着展示珍藏的军功章,讲述“在战壕里用草药为战友止血”的经历。“爷爷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我们要用奋斗去守护。”实践团成员将老兵故事整理成《红色记忆手册》,在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展宣讲5场,覆盖群众500余人。
非遗文化润心灵,调研实践助振兴
“马步要稳,狮头转动要随鼓点走!”在“瑞兽金狮”非遗传习所,传承人手把手教成员们舞狮技法。从最初的步伐错乱到配合默契,队员们在反复练习中领悟到“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的团队真谛。实践团还协助传承人拍摄《金狮少年》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推广非遗文化,单条视频播放量突破10万+。
开州故城调研中,成员们发挥会计专业优势,为12家商户建立“成本-收益”分析台账,提出“文旅商品组合定价”“淡旺季库存管理”等建议。在故城广场开展的问卷调查中,针对游客提出的“红色故事讲解不够生动”“方言导览听不懂”等问题,实践团形成《红色文旅传播优化方案》,获当地文旅部门采纳。
一周的实践里,实践团累计开展金融服务6场、红色宣讲5次、非遗推广3项,形成调研报告2份。成员们表示,此次实践让大家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要像算账一样精准,像推普一样用心,像传承红色基因一样坚定。”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化实践成果,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