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绘绿袋,青春传环保
七月的张家港,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份别样的热情。在张家港社区活动中心的教室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也照亮了桌上整齐摆放的白色帆布袋、颜料和画笔。7月14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与社区的孩子们齐聚一堂,一场以“手绘环保袋”为主题的特色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环保教育课,旨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环保的意义,让绿色理念深植心间。
趣味教学引深思,环保理念入童心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并没有直接让孩子们动笔绘画,而是准备了精心制作的PPT和趣味动画短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塑料袋被扔到地上后会发生什么吗?”志愿者用亲切的语气问道。动画里,一只可爱的小熊正在讲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袋埋在土壤里,几百年都无法降解,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让小草和小树难以生长;掉落到海洋里,会被海洋生物误认为食物,导致它们生病甚至死亡。
“原来塑料袋这么可怕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惊讶地说。志愿者趁机解释:“所以我们要减少使用塑料袋,用更环保的袋子来代替它们,就像我们今天准备的帆布袋一样,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次哦。”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一位小男孩若有所思地说:“那我以后让妈妈买菜的时候别用塑料袋了,用布袋更环保。”
巧手绘绿意,创意展心声
在孩子们对环保有了一定了解后,绘画环节正式开始。志愿者们先是耐心地向孩子们示范了基本的构图技巧和调色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在帆布袋上。“大家可以画小草、小花、大树,也可以画小动物、蓝天白云,只要是你们觉得代表绿色和环保的东西都可以。”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有的孩子画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孩子画了一个大大的地球,地球上有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山峰;还有的孩子画了垃圾分类的场景,卡通形象的垃圾桶正“吃”着不同的垃圾。志愿者们在孩子们中间穿梭,时不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看到一个孩子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时,志愿者蹲下来,轻声问道:“你最喜欢大自然里的什么呀?”“我喜欢小鸟。”“那我们可以画一棵大树,让小鸟在树上做窝呀。”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渐渐有了思路,笔下的画面也慢慢丰富起来。
“老师你看,我画的是一只大熊猫在吃竹子,我希望大熊猫能一直有竹子吃,它们的家不要被破坏。”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地向志愿者展示。他的画虽然线条简单,但充满了童真和对动物的关爱。
互动促成长,温暖润心田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互动十分温馨。他们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孩子们的朋友。当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把颜料弄到衣服上时,她急得快要哭了。志愿者连忙安慰她:“没关系,我们用湿纸巾擦一擦就好了,下次小心一点就可以啦。”同时,志愿者还借此机会告诉孩子们:“颜料弄到衣服上很难清洗,就像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一样,一旦造成了,就很难恢复,所以我们要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哦。”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有个小朋友说,他想画一道彩虹连接着不同的垃圾桶,因为这样地球妈妈会更开心。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让我对环保标识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路。”一位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说道。这种双向的交流,让环保理念在传递的过程中更加鲜活,也让志愿者和孩子们都收获了成长。
社区活动中心的负责人看着这一幕幕,感慨地说:“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很有耐心,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全身心投入,变化非常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感受到了来自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这种跨年龄的交流非常有意义。”
誓言表决心,行动传理念
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手绘环保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声宣读“小环保卫士宣言”:“我承诺,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用我的小手绘布袋!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却充满了坚定的决心。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了。这些手绘环保袋不仅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他们践行环保理念的“武器”。一个孩子说:“我要把这个袋子给奶奶用,告诉她以后买菜就用这个,这样地球就不会生病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影响下,环保理念会逐渐走进更多家庭,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此次手绘环保袋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艺术与环保相结合,通过大学生与孩子们的互动,让绿色理念以更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正如志愿者们所说:“环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当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绿色家园时,他们已经在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
趣味教学引深思,环保理念入童心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并没有直接让孩子们动笔绘画,而是准备了精心制作的PPT和趣味动画短片。“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塑料袋被扔到地上后会发生什么吗?”志愿者用亲切的语气问道。动画里,一只可爱的小熊正在讲述“白色污染”的危害:塑料袋埋在土壤里,几百年都无法降解,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让小草和小树难以生长;掉落到海洋里,会被海洋生物误认为食物,导致它们生病甚至死亡。
“原来塑料袋这么可怕呀!”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惊讶地说。志愿者趁机解释:“所以我们要减少使用塑料袋,用更环保的袋子来代替它们,就像我们今天准备的帆布袋一样,可以重复使用很多次哦。”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一位小男孩若有所思地说:“那我以后让妈妈买菜的时候别用塑料袋了,用布袋更环保。”
巧手绘绿意,创意展心声
在孩子们对环保有了一定了解后,绘画环节正式开始。志愿者们先是耐心地向孩子们示范了基本的构图技巧和调色方法,然后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把自己心中的绿色家园画在帆布袋上。“大家可以画小草、小花、大树,也可以画小动物、蓝天白云,只要是你们觉得代表绿色和环保的东西都可以。”志愿者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有的孩子画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在快乐地玩耍;有的孩子画了一个大大的地球,地球上有清澈的河流和翠绿的山峰;还有的孩子画了垃圾分类的场景,卡通形象的垃圾桶正“吃”着不同的垃圾。志愿者们在孩子们中间穿梭,时不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看到一个孩子不知道该如何下笔时,志愿者蹲下来,轻声问道:“你最喜欢大自然里的什么呀?”“我喜欢小鸟。”“那我们可以画一棵大树,让小鸟在树上做窝呀。”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渐渐有了思路,笔下的画面也慢慢丰富起来。
“老师你看,我画的是一只大熊猫在吃竹子,我希望大熊猫能一直有竹子吃,它们的家不要被破坏。”一个小男孩举着自己的作品,骄傲地向志愿者展示。他的画虽然线条简单,但充满了童真和对动物的关爱。
互动促成长,温暖润心田
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与孩子们的互动十分温馨。他们不仅仅是指导者,更是孩子们的朋友。当一个小女孩不小心把颜料弄到衣服上时,她急得快要哭了。志愿者连忙安慰她:“没关系,我们用湿纸巾擦一擦就好了,下次小心一点就可以啦。”同时,志愿者还借此机会告诉孩子们:“颜料弄到衣服上很难清洗,就像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一样,一旦造成了,就很难恢复,所以我们要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哦。”
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也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有个小朋友说,他想画一道彩虹连接着不同的垃圾桶,因为这样地球妈妈会更开心。这个想法太有创意了,让我对环保标识的设计有了新的思路。”一位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说道。这种双向的交流,让环保理念在传递的过程中更加鲜活,也让志愿者和孩子们都收获了成长。
社区活动中心的负责人看着这一幕幕,感慨地说:“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很有耐心,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全身心投入,变化非常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环保知识,还感受到了来自大哥哥大姐姐的关爱,这种跨年龄的交流非常有意义。”
誓言表决心,行动传理念
活动接近尾声时,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手绘环保袋,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声宣读“小环保卫士宣言”:“我承诺,少用一个塑料袋,多用我的小手绘布袋!爱护地球,从我做起!”稚嫩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却充满了坚定的决心。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了。这些手绘环保袋不仅是孩子们艺术创作的成果,更是他们践行环保理念的“武器”。一个孩子说:“我要把这个袋子给奶奶用,告诉她以后买菜就用这个,这样地球就不会生病了。”相信在孩子们的影响下,环保理念会逐渐走进更多家庭,带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此次手绘环保袋活动,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艺术与环保相结合,通过大学生与孩子们的互动,让绿色理念以更生动、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来。正如志愿者们所说:“环保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每个人用行动去践行的。当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绿色家园时,他们已经在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颗种子茁壮成长。”
2025-07-30 关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