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重庆大学生对话永川退伍老兵感悟红岩精神

  (通讯员:李兴胤)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与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7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寻韵昌州古郡,焕新永川乡脉”社会实践团深入重庆市永川区基层,开展寻访活动。实践团成员重点对话了合兴村退伍老兵、村委干部洪大军,新疆伊犁边防退伍老兵荣代来,以及参加过老山战役的老兵凌厚祥三位党员代表。通过与他们的深入交流,青年学子们切身感受了跨越烽火岁月与建设年代的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
  
  在合兴村村委会,洪大军向实践团讲述了他的经历。这位曾在河北张家口严寒之地服役的陆军步兵班长,将部队锻造的坚韧与党员的担当带回了家乡。“承诺的分量重过山!”洪大军语气坚定。面对渝昆高铁征地补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以个人信誉向村民担保:“若资金不到账,我垫付修路!”这份掷地有声的承诺,最终化解了信任危机,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耐心、责任心、乡土情,党员更要冲锋在前,”洪大军分享着他的基层治理心得。他特别期待青年人才返乡助力,认为大学生可以利用知识策划“村春晚”凝聚乡情,或通过直播带货拓宽农产品销路。“老一辈经验加新一代知识,乡村之路方能越走越宽,”他满怀希望地说。
  
  (图为洪主任接受实践团采访。李兴胤供图)
  
  实践团成员随后拜访了党员荣代来。2002年入伍的荣代来,长年驻守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新疆伊犁边境线。凛冽的风雪锤炼了他如磐的信念,无怨无悔的巡逻执勤将维护国家主权的使命刻入骨髓。2005年退伍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围坐的青年学子,荣代来字字铿锵:“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他殷切嘱托新一代要传承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切勿贪图安逸,要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吃苦、奉献、传承、担当”——这八个字,是他用二十年边关岁月书写的忠诚注脚。实践团成员跟随荣代来,一同瞻仰了安葬着六十三位烈士的陵园,风雪边关的坚守与先烈的荣光在此刻交织,给青年们带来深刻震撼。
  
  (图为荣代来在烈士陵园为实践团讲述剿匪故事。李兴胤供图)
  
  老兵凌厚祥则向实践团成员们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大家带回到1983年老山战役的烽火硝烟中。“第一个月的津贴只有8块钱,”凌厚祥回忆道,但更刻骨铭心的是“目睹战友牺牲”的残酷经历。这些经历让他比任何人都更懂得和平的珍贵与责任的千钧之重。“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宁,需要一代代人脚踏实地、勇于奉献!”硝烟散尽,忠诚不灭。凌厚祥将战火淬炼出的坚韧,融入到了退伍后的人生。他自学摄影,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他的获奖作品和深入校园的宣讲活动,成为传递军人魂魄、照亮青年心灵的特殊方式。从保家卫国的战场到启迪后辈的讲台,凌厚祥的生命轨迹诠释着军人价值的延伸。
  
  (图为凌厚祥讲述当兵故事。李兴胤供图)
  
  在永川的寻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洪大军在田间地头的躬身耕耘,荣代来在风雪边关的默默坚守,还是凌厚祥以光影传承的殷切期望,尽管经历各异、岗位不同,这三位老兵党员都以共同的赤诚之心,在不同的战场——边疆、基层、乡间——用青春、热血与生命,践行着忠于信仰、服务人民、无私奉献的誓言。他们身上体现出的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信念如磐的崇高品质,正是红岩精神内核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身处复杂环境而信念弥坚,面对艰难险阻而甘于奉献,心怀家国大义而奋斗不息。
  (图为洪主任为实践团上田园思政课。供图李兴胤)
  “这次寻访不是简单的聆听故事,而是触摸到一种穿透时空的精神力量,”一位实践团成员在活动后表示。重庆大学的青年学子们表示,将铭记老兵们的嘱托,自觉传承这份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将个人理想汇入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续写无愧于先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2025-07-27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