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桂林 探寻扎染非遗的“蓝白密码”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远赴“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开展了一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为核心的文化调研之旅。团队成员深入阳朔、雁山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力求解码这门古老工艺在当代的生命力。

图1调研地点特色建筑
在桂林当地非遗工坊与传承人驻地,团队师生零距离感受了扎染的魅力。从选布、描纹、绞缬(扎结)到浸染、拆线、固色,他们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这项繁复而精妙的手工技艺。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世代相传的智慧。通过与多位资深扎染艺人的深入交流,团队不仅详细记录了扎染的工艺流程,更深刻理解了图案纹样背后的文化象征与民族审美。“以前只在书上见过扎染,这次亲手制作,才真正感受到‘布上的青花瓷’那种含蓄又灵动的美,也体会到手艺人的坚守不易。”一位队员在体验后由衷感慨。

图2当地特色扎染室内装饰


图3扎染晾晒
本次调研成果颇丰,团队系统梳理了桂林扎染的历史脉络、工艺特点及当前传承中面临的现实挑战。队员们表示,将以详实的调研报告、生动的影像素材和新媒体传播等形式,积极展示这份独特的“蓝白之美”,为擦亮桂林非遗文化名片贡献青年力量,助力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恒久光彩。
图文/覃芳晴、池承武
2025-07-16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