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 ——华农学子七日红色之旅沉浸式研学圆满收官
【2025年6月28日至7月4日】,华中农业大学“华农红色血脉赓续实践队”一行10人赴武汉,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追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伟大革命精神”为主题,走进多处革命旧址和红色纪念馆,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红色故事挖掘与成果研讨,切身感悟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力求把所学所悟化为青年行动。
一、行前准备——打好理论与实践“底子”
6月28日,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校内开展行前集中筹备。团队通过线下小组讨论与线上全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分工与责任,并就安全事项、调研方法等进行了集中培训。
为“带着问题去参观”,队员们提前查阅文献、馆藏资料,设计了“红色任务卡”,涵盖重点文物线索、历史事件追问、人物精神提炼等内容。同时分组准备采访提纲、拍摄脚本和物资清单,为实践奠定基础。

图注:实践队成员线上会议讨论行程分工 王婷婕摄
二、分组参观——沉浸式学习红色历史
6月29日:走近革命火种的诞生地
第一组走进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聚焦军装、发报机、手绘地图等“关键一物”。讲解员的一句“每一声电码都是信仰的火种”让队员们久久不能平静。

图注:实践队员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发报机展品 刘家祺摄
第二组前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走进先辈生活的居所,体验课堂再现。“一盏煤油灯、一间土屋、一块黑板,承载的是思想启蒙的星星之火。”队员在感悟中写下这样的注解。

图注:实践队员王晓柔在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聆听讲解 陈文静摄
6月30日:走进大革命的历史节点
第一组参观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通过史料与模拟场景,队员们重构了那场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会议,体会“从思想转向行动”的历史抉择。
第二组探访武昌起义纪念馆与辛亥革命博物馆,透过十八星旗、起义誓词、互动展厅,回望百年前的革命风雷。

图注:实践队员马艺格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展品 郭禹彤摄
三、建党日特别活动——以青春礼赞党的生日
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团队全员佩戴党徽,走进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聆听讲解,重温入党誓词。在誓词墙前,队员们神情庄重,默念心中信仰。
随后,大家在“青春寄语”墙上写下承诺——“让红色精神在我手中接力”。当天下午,第一组继续走访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第二组参加红色主题座谈,围绕“红色信仰与青年使命”展开交流。

图注:实践队员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前佩戴党徽合影 刘家祺摄
四、红色故事与成果整理——知行合一
7月2日,第一组完成剩余场馆参观任务,第二组集中采访整理红色人物故事,包括老党员后代、讲解员的口述资料。晚上,全员线上汇总素材,形成调研报告初稿与视频脚本。
7月3日,团队分工创作:文字组撰写调研报告与口述整理稿;视频组负责剪辑素材、配音制作;设计组制作主题海报与PPT。下午举办小型研讨会,交流心得,打通“学—思—行”的闭环。
五、总结与回顾——以青春续写红色答卷
7月4日,团队召开结项总结会,集中回顾7天实践。全体成员围绕“最触动我的一刻”进行交流,现场多次响起掌声与共鸣。
此次实践共形成调研报告1份、视频作品2部、主题海报3张,累计撰写红色故事笔记12篇,并整理口述史素材约1.6万字。这些成果不仅为后续思政课堂提供了生动素材,也为校内外红色宣讲活动提供了鲜活资源。
追寻红色记忆,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精神回溯与信念唤醒。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历史认同,坚定了理想信念,明晰了青年使命。
实践虽已落幕,但红色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每位队员心中。未来,华农学子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继续闪耀。
一、行前准备——打好理论与实践“底子”
6月28日,实践队全体成员在校内开展行前集中筹备。团队通过线下小组讨论与线上全员会议相结合的方式,明确了分工与责任,并就安全事项、调研方法等进行了集中培训。
为“带着问题去参观”,队员们提前查阅文献、馆藏资料,设计了“红色任务卡”,涵盖重点文物线索、历史事件追问、人物精神提炼等内容。同时分组准备采访提纲、拍摄脚本和物资清单,为实践奠定基础。

图注:实践队成员线上会议讨论行程分工 王婷婕摄
二、分组参观——沉浸式学习红色历史
6月29日:走近革命火种的诞生地
第一组走进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聚焦军装、发报机、手绘地图等“关键一物”。讲解员的一句“每一声电码都是信仰的火种”让队员们久久不能平静。

图注:实践队员在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参观发报机展品 刘家祺摄
第二组前往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走进先辈生活的居所,体验课堂再现。“一盏煤油灯、一间土屋、一块黑板,承载的是思想启蒙的星星之火。”队员在感悟中写下这样的注解。

图注:实践队员王晓柔在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聆听讲解 陈文静摄
6月30日:走进大革命的历史节点
第一组参观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通过史料与模拟场景,队员们重构了那场影响中国革命走向的会议,体会“从思想转向行动”的历史抉择。
第二组探访武昌起义纪念馆与辛亥革命博物馆,透过十八星旗、起义誓词、互动展厅,回望百年前的革命风雷。

图注:实践队员马艺格在辛亥革命博物馆拍摄展品 郭禹彤摄
三、建党日特别活动——以青春礼赞党的生日
7月1日,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团队全员佩戴党徽,走进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聆听讲解,重温入党誓词。在誓词墙前,队员们神情庄重,默念心中信仰。
随后,大家在“青春寄语”墙上写下承诺——“让红色精神在我手中接力”。当天下午,第一组继续走访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第二组参加红色主题座谈,围绕“红色信仰与青年使命”展开交流。

图注:实践队员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前佩戴党徽合影 刘家祺摄
四、红色故事与成果整理——知行合一
7月2日,第一组完成剩余场馆参观任务,第二组集中采访整理红色人物故事,包括老党员后代、讲解员的口述资料。晚上,全员线上汇总素材,形成调研报告初稿与视频脚本。
7月3日,团队分工创作:文字组撰写调研报告与口述整理稿;视频组负责剪辑素材、配音制作;设计组制作主题海报与PPT。下午举办小型研讨会,交流心得,打通“学—思—行”的闭环。
五、总结与回顾——以青春续写红色答卷
7月4日,团队召开结项总结会,集中回顾7天实践。全体成员围绕“最触动我的一刻”进行交流,现场多次响起掌声与共鸣。
此次实践共形成调研报告1份、视频作品2部、主题海报3张,累计撰写红色故事笔记12篇,并整理口述史素材约1.6万字。这些成果不仅为后续思政课堂提供了生动素材,也为校内外红色宣讲活动提供了鲜活资源。
追寻红色记忆,不是一次简单的参观,而是一场精神回溯与信念唤醒。通过此次社会实践,队员们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历史认同,坚定了理想信念,明晰了青年使命。
实践虽已落幕,但红色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每位队员心中。未来,华农学子将继续以青春之名,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中继续闪耀。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