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山东建大学子“返家乡”实践:基层舞台锤炼青春担当

  30多名学子奔赴山东16地市基层单位,在服务家乡的实践中褪去青涩、收获成长,更深刻地理解了政策落地的细微之处。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这个暑期依托“青鸟计划”平台,组织30余名学子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截至目前,33名同学投递了简历,13名同学已成功到岗实习。

  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省16个地市,深入党政机关、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行动,为基层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01 于江涛:重新认识基层

  于江涛在镇政府城镇建设局的实习岗位上,深入参与了污水整治、工地实施和项目调研等具体工作。

  他从最初协助整理退伍军人信息,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工程进度报表。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基层工作的看法。

  “以前觉得基层工作就是‘跑跑腿’”,于江涛坦言,“现在才明白,每一项政策落地都需要基层工作者的细致落实。”

  02 万秀丽:共情沟通创实效

  万秀丽在莱阳社区学堂实习期间,展现出了创新的工作方法。她采用“共情式表达”有效化解了孩童之间的矛盾,并将“好书分享会”改为互动式活动,使参与率提升了60%。

  通过这些实践,万秀丽体会到基层工作的细致入微,认识到“同理心’比专业知识更实用”,并表示将探索更具温度的专业实践路径。

  03 徐长森: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在郭屯镇人民政府党政办实习的徐长森,通过处理公文、筹备会议等综合事务,实现了从“学生思维”到“基层思维”的转变。

  “基层工作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是他最深的体会。他参与组织的“送政策下乡”活动惠及300余户村民,这也让他对家乡发展有了更深的认同感。

  04 王汝怡:专业方法与文化传承的结合

  王汝怡在莱阳基层实习期间,面临方言沟通的难题,但她运用工程管理专业的WBS分解法成功厘清了村落历史脉络,将史料整理效率提升了40%。

  “基层工作远比想象中复杂,但正是这份挑战让我成长”,王汝怡表示她将继续探索专业与基层工作的结合点,为家乡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05 孙鑫达:从陌生人到建设者的蜕变

  孙鑫达在淄博市临淄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习,主要负责文件整理归档和群众接待工作。他创新运用工程造价专业知识优化档案管理流程,获得了单位的一致好评。

  “实习让我从‘熟悉的陌生人’变成‘家乡建设者’”,这段经历让他决心将个人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

  据悉,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青鸟计划”品牌建设,完善“实践-就业”衔接机制,引导更多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这不仅是一场社会实践,更是青年学子与家乡建设的“双向奔赴”。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