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传河阳古韵,谱凤凰新声 ——音溯河阳实践团探访国家非遗传承现场

  7月20日,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音溯河阳实践团在王睿佳队长的带领下,与队员陈科亦、朱璐瑶、戴梦雪、刘洛彤一同走进张家港市凤凰镇河阳山歌馆,深入调研这项承载着千年吴地风情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不仅沉浸式参观了馆内丰富的历史陈列,更与国家非遗传承人陈社珍阿姨展开了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温暖对话。
  在古朴的展馆内,陈阿姨身着象征水乡风情的蓝印花布服饰,热情地向学子们讲述她与山歌的不解之缘。提起当年穿着蓝印花布在茶园里边采茶边放歌的情景,她眼中闪烁着动人的光彩。作为河阳山歌苏州市级传承人,陈阿姨以婉转流畅、极具江南风韵的唱腔闻名,曾多次亮相央视专题节目,“唱山歌就是唱生活,唱我们河阳人的心”,谈及对山歌的热爱,她话语朴实却充满力量。
   尽管已退休,陈阿姨的传承脚步从未停歇。她自豪地介绍,如今正悉心指导着一批年轻徒弟,带领他们参与艺术赛事,将山歌魅力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在山歌馆内,她更坚持为往来游客义务演唱、讲解,用歌声搭建沟通古今的桥梁。“最盼着年轻人能接住这把‘声音的薪火’!”她动情地表达了心底的期许。团队成员还以河阳山歌经典曲目为灵感,设计了一套明信片并定制了样品,其中有《斫竹歌》《采茶歌》的画面。队员们在上面写下最真诚的祝福,并送给了陈阿姨。
为了让学子们亲身感受山歌魅力,陈阿姨即兴清唱了《斫竹歌》《采茶歌》等经典片段,悠扬的“亮亮高,板板桥……”回荡馆内。实践团成员王睿佳、陈科亦深受感染,主动登台向陈阿姨学艺。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青年学子的清亮嗓音与古老歌调交织碰撞,现场响起阵阵掌声,勾勒出非遗传承最生动的图景。
  此次调研,队员们不仅领略了河阳山歌作为“吴歌活化石”的文化厚度,更亲见陈阿姨等传承人“守艺亦传薪”的赤诚之心。当青春力量与千年古韵在河阳山歌馆相遇,一曲关于文化根脉守护与创新的和声已然奏响。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以青年视角记录与传播,助力这源自乡野田埂的天籁之声,永远回荡在新时代的乐章里。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