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泰学子深耕社区实践 创新服务点亮童心梦想
2025年7月9日破晓时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的青年志愿者们已整装出发,迎着初升的朝阳奔赴如皋市城北街道新生社区。秉持“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实践理念,他们创新打造了“五维育人”服务体系——涵盖课业精进、科学启蒙、实践创新、团队协作和心灵成长等多个维度。在保留前两次服务特色的基础上,本次实践实现了三大突破:教学方式从单向传授转向互动探究,活动设计从单一模块升级为系统课程,服务目标从知识传递深化为素养培育。志愿者们精心策划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如何让知识活起来,如何让学习乐起来,如何让成长动起来。对于这些00后大学生来说,社区不仅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读懂中国社会的窗口。他们在与孩子们的真诚互动中,既检验了师范技能,更收获了超越课堂的人生体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青春不应孤芳自赏,而要在服务他人中绽放光华。
晨间课堂:学业辅导与科学启蒙
清晨8时30分,社区活动中心内已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志愿者们早早到场,精心布置桌椅,准备文具与科普材料,迎接小“学员”们的到来。活动以学业辅导拉开序幕。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数学难题和语文阅读困惑,志愿者们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引导他们梳理思路:用画图法拆解几何问题,用关键词定位阅读要点,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抽象概念。
学业辅导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小课堂”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志愿者通过动画短片揭开太阳黑子的神秘面纱,用彩色模型演示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轨迹。当讲到“木星比地球大1300多倍”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最受欢迎的环节是望远镜组装体验,志愿者们分组示范,手把手教孩子们识别镜筒、三脚架、目镜,并讲解“对准目标后慢慢调焦”的技巧。当孩子们通过镜头清晰看到远处的树梢和屋顶时,兴奋地分享道:“我看到树叶上的纹路了!”“远处的天线像小机器人的手臂!”科学的种子,在动手实践中悄然播下。
图为实践团队志愿者在开展课程。通讯员何金琳 摄
午后时光:知识竞赛与创意表达
午后的阳光洒满活动中心,一场“知识大闯关”将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将天文知识、生活常识、安全规范等内容设计成抢答题目,分为“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孩子们按年龄分成三组。“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什么?”“雷雨天气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随着问题逐一抛出,孩子们迅速进入状态:有的低头与队友商议,有的高举抢答牌,有的急得直拍桌子提醒同伴。当一组准确答出“木星”时,全组欢呼击掌;另一组答错安全标识时,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帮忙纠正:“那是禁止通行的标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俨然一场充满活力的“知识竞技场”。
随后,“故事接龙”与“小老师开讲”环节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创造力与表达力。从“一只会飞的小猪”开始,孩子们轮流为故事添加奇思妙想,如“遇到会说话的大树”“一起寻找彩虹宝藏”,将简单情节变成一场奇幻冒险。在“小老师开讲”中,孩子们自信登台,展现自我风采。
互动间隙,志愿者们拿出提前准备的笔记本,记录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小睿解题耐心,主动帮助同学”“小雅故事讲得生动,表情丰富”……配上卡通贴纸,这份专属“成长手册”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也让家长们倍感温暖。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开展知识竞赛。通讯员何金琳 摄
暮色回望:实践感悟与青春成长
夕阳西下,活动在合影留念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收拾场地时,志愿者们仍沉浸在一天的收获中。“原来教孩子不是简单的‘我说你听’,要蹲下来看他们的世界。”一位同学感慨道。
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协作的力量:“有人主讲,有人维持秩序,有人记录孩子们的反应,还有人准备了晕车药和创可贴——这些细节让活动从‘完成任务’变成了‘传递温度’。”正如志愿者们在总结中写道:“当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问‘明天还来吗’,我们突然明白,‘奉献’从来不是单向输出,我们在陪伴他们成长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纯真与热情治愈着。”
结语:亲身实践,共促成长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搭建了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更让高校学子在基层服务中深化了“学以致用”的内涵。从学业辅导到科普启蒙,从趣味互动到心灵陪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志愿者的用心,也见证着他们的蜕变。未来,南泰学子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爱心为墨,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篇章,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晨间课堂:学业辅导与科学启蒙
清晨8时30分,社区活动中心内已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志愿者们早早到场,精心布置桌椅,准备文具与科普材料,迎接小“学员”们的到来。活动以学业辅导拉开序幕。面对孩子们提出的数学难题和语文阅读困惑,志愿者们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耐心引导他们梳理思路:用画图法拆解几何问题,用关键词定位阅读要点,用生活化的例子解释抽象概念。
学业辅导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天文小课堂”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志愿者通过动画短片揭开太阳黑子的神秘面纱,用彩色模型演示太阳系行星的运行轨迹。当讲到“木星比地球大1300多倍”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最受欢迎的环节是望远镜组装体验,志愿者们分组示范,手把手教孩子们识别镜筒、三脚架、目镜,并讲解“对准目标后慢慢调焦”的技巧。当孩子们通过镜头清晰看到远处的树梢和屋顶时,兴奋地分享道:“我看到树叶上的纹路了!”“远处的天线像小机器人的手臂!”科学的种子,在动手实践中悄然播下。

图为实践团队志愿者在开展课程。通讯员何金琳 摄
午后时光:知识竞赛与创意表达
午后的阳光洒满活动中心,一场“知识大闯关”将活动推向高潮。志愿者们将天文知识、生活常识、安全规范等内容设计成抢答题目,分为“必答”“抢答”“风险题”三个环节,孩子们按年龄分成三组。“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什么?”“雷雨天气能在大树下避雨吗?”随着问题逐一抛出,孩子们迅速进入状态:有的低头与队友商议,有的高举抢答牌,有的急得直拍桌子提醒同伴。当一组准确答出“木星”时,全组欢呼击掌;另一组答错安全标识时,小伙伴们七嘴八舌地帮忙纠正:“那是禁止通行的标志!”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俨然一场充满活力的“知识竞技场”。
随后,“故事接龙”与“小老师开讲”环节让孩子们尽情释放创造力与表达力。从“一只会飞的小猪”开始,孩子们轮流为故事添加奇思妙想,如“遇到会说话的大树”“一起寻找彩虹宝藏”,将简单情节变成一场奇幻冒险。在“小老师开讲”中,孩子们自信登台,展现自我风采。
互动间隙,志愿者们拿出提前准备的笔记本,记录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小睿解题耐心,主动帮助同学”“小雅故事讲得生动,表情丰富”……配上卡通贴纸,这份专属“成长手册”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也让家长们倍感温暖。

图为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开展知识竞赛。通讯员何金琳 摄
暮色回望:实践感悟与青春成长
夕阳西下,活动在合影留念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收拾场地时,志愿者们仍沉浸在一天的收获中。“原来教孩子不是简单的‘我说你听’,要蹲下来看他们的世界。”一位同学感慨道。
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协作的力量:“有人主讲,有人维持秩序,有人记录孩子们的反应,还有人准备了晕车药和创可贴——这些细节让活动从‘完成任务’变成了‘传递温度’。”正如志愿者们在总结中写道:“当孩子们拉着我们的手问‘明天还来吗’,我们突然明白,‘奉献’从来不是单向输出,我们在陪伴他们成长的同时,也被他们的纯真与热情治愈着。”
结语:亲身实践,共促成长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搭建了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更让高校学子在基层服务中深化了“学以致用”的内涵。从学业辅导到科普启蒙,从趣味互动到心灵陪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志愿者的用心,也见证着他们的蜕变。未来,南泰学子将继续以实践为笔,以爱心为墨,在服务社会的道路上书写更多青春篇章,让志愿服务的种子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
2025-07-31 关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