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2025年暑期“三下乡”——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文脉传承团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8日奔赴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乡,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非遗文化探寻之旅,深度挖掘彝族俐侎人的非遗文化瑰宝。
  清晨到达乌木龙乡后,实践团队成员们精神抖擞地开启了活动的序幕。他们穿梭于街道间,向当地居民发放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俐侎人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非遗传承现状等多个维度,旨在从多角度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居民们积极配合,热情分享自己对俐侎人文化的认知与感受,为团队提供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图1:团队成员对当地居民进行采访 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非遗传承人张金保老师早已在村子里的非遗物品展览房等候多时,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乐器,芦笙、长号等静静伫立,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张老师拿起芦笙,吹奏起悠扬的曲调,那独特的旋律瞬间将大家带入了俐侎人的神秘世界。随后,他又进行了长号等乐器的演奏,不同乐器交织出的美妙音符,让团队成员们沉醉其中。演奏结束后,张老师还热情地教大家跳起了俐侎人打歌舞。在张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逐渐掌握了打歌舞的基本步伐与节奏,手舞足蹈间,感受着俐侎人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图2:团队成员学习芦笙演奏 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午后,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彝族俐侎人服饰制作非遗传承人李从妹家中。李老师的家中挂满了精美的俐侎人服饰,色彩斑斓,工艺精湛。李老师微笑着向大家演示织布与缫丝的过程,她的双手在织布机上熟练地穿梭,线与线交织,仿佛编织着俐侎人的历史。团队成员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看,不时提出问题,李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尝试,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大家都沉浸在这古老技艺的魅力之中,深刻体会到了俐侎人服饰制作背后所蕴含的智慧与心血。
  图3:团队成员在学习织布技艺 通讯员 王艳霞 供图
  夜幕降临,篝火燃起,照亮了整个夜空。非遗传承工作人员为团队成员们准备了绚丽的俐侎人服装,大家换上服饰,瞬间融入了这热烈的氛围。在激昂的音乐声中,大家手拉手围绕篝火跳起了俐侎人的篝火打跳,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彝族俐侎人婚礼在众人的期待中上演。团队成员们分别扮演新郎、新娘及亲友,演绎着俐侎人独特的婚嫁习俗,感受着这一传统仪式的庄重与浪漫。最后,大家还尝试了撒火花。火花四溅,寓意着俐侎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身体健康的祈愿,也为此次“三下乡”活动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图4:团队成员参与“撒火花”仪式 通讯员 王子豪 供图
  此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实地学习,对彝族俐侎人非遗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古老的技艺,更感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执着。未来,团队将继续努力,运用所学知识,为彝族俐侎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5-07-25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