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画笔绘乡土 青春助振兴∶巢湖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为郎溪十字镇添彩

  2025年7月2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术点亮乡村共绘振兴画卷”实践团队的成员抵达宣城市郎溪县,正式开启了为期数日的的乡村墙绘实践活动。队员们满怀着为乡村勾勒亮色的热忱与期待,历经两小时的车程,告别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奔向乡村的静谧祥和。在车窗外,连片的稻田逐渐铺展为错落有致的的村落与隐隐可见的山丘,一路上积攒的憧憬与向往,在抵达目的地的那一刻化作了大显身手的满满动力。在抵达郎溪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迅速与郎溪当地政府对接,并对实践活动进行了日程计划。
  
  (图为实践团队到达郎溪后拍摄)
  
  7月3日上午,实践团队到达十字镇,便与当地村干部对墙绘地点与主题展开亲切交流。当地村干部为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茶园生态以及樱花旅游特色,并带领她们走访村落,实地考感受察村容村貌与见证新时代乡村建设成果。结合实地见闻与其特有的文化底蕴,双方共同商议明确了墙绘的主题:在古树下围绕茶文化绘制一幅村民喝茶闲聊图,展现茶文化与市井风情;在古桥边围绕樱花特色创作一幅樱花古镇图,呼应当地的旅游特色;在古战场遗址画一幅岳飞喂马图。传承历史记忆。成员们在素材选择上紧扣乡村特质,既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又融入艺术创意,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与助力乡村建设的热忱,为后续墙绘筑牢了基础。
  
  (图为十字镇村主任为实践团队介绍村落布局和历史文化)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成员们以两人为一组,每日清晨便踏着薄雾来到现场,迅速投入创作。团队严格依照前期规划分工协作:一组负责古树下的茶文化场景,用细腻笔触勾勒村民围坐品茗的闲适;一组专注古桥边的樱花图景,以渐变色彩晕染出花海与古镇交融的柔美;还有一组深耕古战场遗址的历史画面,精心雕琢岳飞喂马时的凝重与坚毅。晨光漫过墙面,颜料在调色盘上静静晕开,画笔起落间,茶园的绿意、樱花的粉白、人物的神态渐次清晰。每一道线条都经过反复校准,每一块色块都细致调和,只为让画面精准传递出十字镇独有的韵味。
  
  (图为成员们墙绘的过程及成果展示)
  
  创作现场安静而专注,唯有画笔摩擦墙面的沙沙声与偶尔的调色轻响。村民们多是远远站着,或是搬个小板凳在不远处静坐观看,目光追随着画笔移动,偶尔有人轻声点头,眼神里满是认可。阳光穿过树梢落在墙面上,将成员们俯身创作的身影拉得很长,与逐渐成型的画面相映成趣。她们沉浸在创作中,指尖的颜料蹭到了袖口也未曾察觉,只想着让每一笔都贴合这片土地的气息——让古树的纹理带着岁月的粗糙,让樱花的花瓣透着晨露的光泽,让画中的一切都与周围的田埂、老屋、炊烟自然相融,成为乡村景致里的一部分。每日创作收尾时,十字镇的干部会来到现场检查进度,围绕画面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历史场景的细节还原等提出建议,成员们认真记录后,计划在次日创作中进一步打磨,让墙绘更贴合乡村的肌理与气质。
  
  (图为成员认真绘画的过程)
  
  本次“艺术点亮乡村”实践活动,为十字镇留下了一幅幅串联起自然风情与人文记忆的墙绘作品,更成为实践团队成员扎根乡土、体悟成长的生动课堂。活动中,成员们不仅专注于墙绘创作,还积极参与乡村环境整治、文化活动策划等实务,在亲力亲为中见证了乡村建设的喜人变化,也真切触摸到发展进程中的现实挑战。
  
  在与村民相处的点滴里,真挚情谊悄然生长,让大家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这段经历更让成员们深刻领悟:乡村建设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智慧的长期耕耘,而他们用画笔与行动留下的印记,正是青年群体投身其中的鲜活见证,既是为乡村添彩的一抹亮色,更是以青春之力回应时代召唤的生动实践!
  
  (撰稿人:刘畅 摄像提供者:团队所有成员)
2025-07-2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