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郎溪调研傩文化非遗传承
7月15日,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秘郎溪傩面,传承古韵匠心”实践团队抵达郎溪县,并先后前往郎溪县文旅局和文化馆开展调研活动。
在郎溪县文化旅游局的调研过程中,团队围绕傩面文化在非遗体系中的归属分类、挖掘保护措施及文化产业化路径等议题与工作人员进行详细探讨,获得了宝贵经验。
(图1 团队成员与文旅局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摄:陈俊鹏)
文旅局表示,同属于傩文化范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郎溪跳五猖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梅渚傩面具是政府大力支持的项目,当前傩文化主要依托文化站、文化馆和民间传承人开展保护传承,以政府,群众,非遗传承人“三力并举,合力传播”为主。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项目带动下,认知度有所提升,但仍面临传承人老龄化、青年兴趣不足及生计困难等问题。
在郎溪县文化馆,调研团队与工作人员围绕郎溪傩文化的传承现状与保护路径进行交流。
(图2 团队成员与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摄:陈俊鹏)
工作人员表示文化馆近年来虽尝试与相关企业开发文创产品,如傩面主题明信片、小马灯、钥匙扣等,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或品牌影响力,仍然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长。
(图3 指导老师与工作人员就后续工作展开讨论 摄:陈俊鹏)
本团队向工作人员展示了Q版傩面具设计,提出傩文化与3D建模相结合的非遗传播构想。工作人员对此表示高度认可,鼓励高校学生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认为新技术介入将有助于共同探索傩文化活化与传承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合肥工业大学(高彬峰 赵胜泽)供稿
2025-07-17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