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行致远践初心 劳动赋能助振兴 ——青年学子投身乡村产业劳动实践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砺行致远·劳动赋能计划”,7月2日下午来自豫北医学院的青年学子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东湾村,开展为期5天的乡村产业劳动实践。通过参与田间生产、农产品加工、电商助农等环节,在劳动中锤炼本领,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诠释劳动赋能的深刻内涵。
扎根乡土:在田间地头淬炼劳动本色
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产业一线,与农户共同参与水稻种植、红薯管护等农事劳动。清晨五点,队员们便跟随老农学习“分秧插秧”技巧,在齐膝深的水田里弯腰劳作;烈日下,他们手持工具为农田除草、施肥,日均工作超5小时。“刚开始插秧时腰酸背痛,甚至连握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但看到亲手栽种的稻苗在风中摇曳,真切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青年学子小宋感慨道。
创新赋能:以专业知识激活产业动能
除传统农事外,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在村办农产品加工厂,团队针对红薯粉条晾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分段式晾晒+机械辅助”方案,使生产周期缩短20%;结合新媒体运营经验,队员们搭建“乡村好物”短视频账号,通过直播带货、场景化营销,带动红薯粉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量增长30%,助力农户增收5万余元。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精神
“以前总觉得农业生产靠体力,现在才明白,从种植技术到电商营销,每个环节都需要知识和智慧。”队员小李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通过走访10户村民和2家乡村企业,团队还形成《木庄村产业劳动现状与发展建议》调研报告,提出“加强技能培训”“完善物流体系”等可行性建议,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此次“砺行致远·劳动赋能计划”乡村实践,不仅让青年学子在汗水中收获成长,更以实际行动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未来,实践团队将持续深化与乡村的合作,以劳动教育为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正如带队老师所言:“劳动不仅是技能的锤炼,更是责任的传承,希望青年学子能将这份实践精神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持久动力。”
扎根乡土:在田间地头淬炼劳动本色
青年学子深入乡村产业一线,与农户共同参与水稻种植、红薯管护等农事劳动。清晨五点,队员们便跟随老农学习“分秧插秧”技巧,在齐膝深的水田里弯腰劳作;烈日下,他们手持工具为农田除草、施肥,日均工作超5小时。“刚开始插秧时腰酸背痛,甚至连握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但看到亲手栽种的稻苗在风中摇曳,真切体会到劳动创造价值的喜悦。”青年学子小宋感慨道。

除传统农事外,青年学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乡村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在村办农产品加工厂,团队针对红薯粉条晾晒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分段式晾晒+机械辅助”方案,使生产周期缩短20%;结合新媒体运营经验,队员们搭建“乡村好物”短视频账号,通过直播带货、场景化营销,带动红薯粉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量增长30%,助力农户增收5万余元。

“以前总觉得农业生产靠体力,现在才明白,从种植技术到电商营销,每个环节都需要知识和智慧。”队员小李在实践日志中写道。通过走访10户村民和2家乡村企业,团队还形成《木庄村产业劳动现状与发展建议》调研报告,提出“加强技能培训”“完善物流体系”等可行性建议,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025-07-02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