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名,传非遗之美
2025年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州美术馆,开展以“非遗新势力・青春创未来”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旨在通过创新形式,打破非遗文化与大众之间的距离,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尤其是激发年轻群体的传承热情,为非遗注入青春活力。
趣味讲解引导,解锁非遗文化密码
活动伊始,团队便通过精心设计的PPT、生动的视频短片以及互动问答等方式,为参与者解锁非遗文化的神秘密码。PPT的制作融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漆扇的制作工艺被拆解为一系列生动的动态步骤,从漆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到最终在扇面上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展示;中国结的编织技法则用动态线条实时演示,让复杂的“盘长结”结构变得简单易懂,即使是零基础的参与者也能快速理解。视频内容更是精心策划,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与技艺展示相结合,让参与者在了解技艺的同时,感受传承背后的文化精神。志愿者们在讲解过程中,语言生动活泼,还不时抛出有趣的问题与参与者互动,如“中国结有哪些吉祥寓意”“漆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等,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非遗的历史与价值。
深度沉浸体验,感受传统技艺之妙
随后的互动体验环节,让参与者从“听”和“看”转为亲手“做”,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剪纸区里,志愿者们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图案供大家选择,还贴心地为小朋友准备了安全剪刀。他们先示范如何折纸、如何下剪,再逐个指导,一位刚开始还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在志愿者的耐心教导下,成功剪出了一幅“福”字剪纸,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漆扇制作区,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调配色彩,在素面竹扇上尽情创作。有的模仿传统图案,有的则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现代感十足的作品。一位年轻姑娘兴奋地说:“亲手做一把漆扇,才真正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妙,每一个步骤都考验耐心和技巧,太有成就感了!”现场充满了创作的乐趣与满满的成就感。
实践感悟沉淀,展望文化传承之路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不仅让参与者收获了丰富的非遗知识与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更在大家心中点燃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火。泰州美术馆的负责人对团队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活动为非遗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美术馆的暑期文化活动增添了亮点。
“红心研墨”团队也在实践中收获颇丰,成员们在活动策划、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在活动后的总结会上,大家坦诚地指出了活动存在的问题: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体验项目时间紧张;宣传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美术馆的线下宣传,影响力有限。未来,团队将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利用校园媒体、地方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热和报道,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路径,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青春力量的推动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通讯员 席莹
趣味讲解引导,解锁非遗文化密码
活动伊始,团队便通过精心设计的PPT、生动的视频短片以及互动问答等方式,为参与者解锁非遗文化的神秘密码。PPT的制作融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漆扇的制作工艺被拆解为一系列生动的动态步骤,从漆液的调配、色彩的融合到最终在扇面上的呈现,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展示;中国结的编织技法则用动态线条实时演示,让复杂的“盘长结”结构变得简单易懂,即使是零基础的参与者也能快速理解。视频内容更是精心策划,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故事与技艺展示相结合,让参与者在了解技艺的同时,感受传承背后的文化精神。志愿者们在讲解过程中,语言生动活泼,还不时抛出有趣的问题与参与者互动,如“中国结有哪些吉祥寓意”“漆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等,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回答,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入了解了非遗的历史与价值。

深度沉浸体验,感受传统技艺之妙
随后的互动体验环节,让参与者从“听”和“看”转为亲手“做”,进一步加深对非遗技艺的理解。剪纸区里,志愿者们准备了不同难度的图案供大家选择,还贴心地为小朋友准备了安全剪刀。他们先示范如何折纸、如何下剪,再逐个指导,一位刚开始还手足无措的年轻人,在志愿者的耐心教导下,成功剪出了一幅“福”字剪纸,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漆扇制作区,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调配色彩,在素面竹扇上尽情创作。有的模仿传统图案,有的则融入现代元素,创作出现代感十足的作品。一位年轻姑娘兴奋地说:“亲手做一把漆扇,才真正体会到传统工艺的精妙,每一个步骤都考验耐心和技巧,太有成就感了!”现场充满了创作的乐趣与满满的成就感。

实践感悟沉淀,展望文化传承之路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不仅让参与者收获了丰富的非遗知识与独一无二的手工作品,更在大家心中点燃了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之火。泰州美术馆的负责人对团队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活动为非遗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也为美术馆的暑期文化活动增添了亮点。
“红心研墨”团队也在实践中收获颇丰,成员们在活动策划、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在活动后的总结会上,大家坦诚地指出了活动存在的问题: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体验项目时间紧张;宣传渠道较单一,主要依靠美术馆的线下宣传,影响力有限。未来,团队将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同时扩大宣传范围,利用校园媒体、地方公众号、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热和报道,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非遗传承中来。团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路径,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青春力量的推动下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通讯员 席莹
2025-07-21 关注: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