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校园网,大学校园门户网站
搜索

传递非遗文化温度

2025年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州美术馆,以“非遗新势力・青春创未来”为主题开展文化科普志愿活动。作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将系统的知识讲解与沉浸式互动体验相结合,致力于提升年轻群体对非遗的认知与兴趣,鼓励更多人参与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行列中。
 
创新科普形式,激活非遗内在魅力
活动伊始,团队便以多样化的科普形式拉开序幕。精心制作的PPT宛如一把打开非遗世界的钥匙,在漆扇展示部分,动态呈现了大漆滴入水中的瞬间变幻、扇骨轻缓掠过水面时色彩如烟霞般附着晕染的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的动画演示和简洁又富诗意的说明文字;中国结部分则聚焦“盘长结”的核心技法,用高亮指示线的动态路径,引导观众视线追踪丝线的每一次穿引与回绕,将复杂的空间结构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逻辑。同时,团队播放了精心剪辑的视频,内容涵盖非遗技艺的历史演变与现代创新案例,搭配趣味问答环节,志愿者们用生动的语言解答参与者的疑问,让大家在视听融合的盛宴中深入了解非遗知识,真切感受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丰富互动体验,深植匠心传承种子
科普环节结束后,备受期待的互动剪纸和漆扇制作体验正式开启。在剪纸区,志愿者们提前准备了多种图案模板,从简单的窗花到寓意吉祥的生肖造型,满足不同参与者的需求。他们耐心示范剪刻技巧,手把手指导初学者,一位小朋友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成功剪出了一只小兔子,举着作品欢呼雀跃。漆扇制作区更是人气爆棚,志愿者们为大家准备了素面竹扇、水性颜料、调色盘等材料,引导参与者参考PPT上的色彩融合图谱大胆尝试配色。一位阿姨起初担心自己没有绘画基础,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尝试用靛蓝与金粉搭配,最终做出的漆扇呈现出沉静中的华贵,她反复端详,喜不自胜地说:“原来传统工艺也能这么美,自己动手做更有意义。”大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匠心巧思。

总结实践收获,展望非遗传承未来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有带着孩子的家庭,有退休的老人,也有放假的学生。活动结束时,大家手持亲手制作的作品合影留念,五彩斑斓的漆扇和形态各异的剪纸在美术馆的灯光下格外亮眼,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许多参与者反馈,活动不仅让他们学到了实用的非遗技艺,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泰州美术馆的工作人员也对活动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这样的暑期实践活动为非遗传播注入了青春活力。
 
对“红心研墨”团队而言,这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历。团队成员在活动策划阶段,多次讨论优化方案,从材料采购到流程安排都精心筹备活动执行中,大家各司其职、默契配合,提升了组织协调、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同时,团队也清醒地认识到活动存在的不足:部分环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导致创意分享环节略显仓促;前期宣传主要依赖美术馆的公告,覆盖面不足,未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未来,团队将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活动方案,计划增加线上预热活动,通过校园公众号、本地生活平台等渠道宣传非遗知识和活动信息;在教学环节预留更多互动时间,让参与者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以青春之力传承非遗文化,让“非遗新势力”在创新中焕发更强的生命力。

通讯员 席莹
2025-07-21 关注:
    扫一扫 分享悦读